【演講公告】視覺與聽覺詩型:戰後台灣現代詩的聽覺復興/講者:王柄富
題目:視覺與聽覺詩型:戰後台灣現代詩的聽覺復興
時間:
2024.10.15,10:30-12:30
地點:
人社院C204
講者介紹:
王柄富
1999年生。臺師大國文學系畢業,清大台文所在讀。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社長,現為政大長廊詩社指導老師。詩作曾入選《2021年度詩選》、《2022年度詩選》。
講題內容:
詩人帕麗夏(本名吳丹鴻),曾在論文中提出80年代後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詩之不同,即中國的政治詩有「非政治的」傾向;而台灣的政治詩則有「非詩的」傾向。可見即便使用同一種語言寫作同一種文類,各種不同的現實因素(政治情況、詩壇場域、理論的譯介與傳播)也導致一國的作品有整體上截然不同的面貌。
本次講題試以視覺與聽覺(主導)詩型之不同為考察視野,對台灣現代詩史整體面貌的形成提出假說,也比較中國當代詩與台灣當代詩整體上因之產生的不同傾向。
時間:
2024.10.15,10:30-12:30
地點:
人社院C204
講者介紹:
王柄富
1999年生。臺師大國文學系畢業,清大台文所在讀。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社長,現為政大長廊詩社指導老師。詩作曾入選《2021年度詩選》、《2022年度詩選》。
講題內容:
詩人帕麗夏(本名吳丹鴻),曾在論文中提出80年代後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詩之不同,即中國的政治詩有「非政治的」傾向;而台灣的政治詩則有「非詩的」傾向。可見即便使用同一種語言寫作同一種文類,各種不同的現實因素(政治情況、詩壇場域、理論的譯介與傳播)也導致一國的作品有整體上截然不同的面貌。
本次講題試以視覺與聽覺(主導)詩型之不同為考察視野,對台灣現代詩史整體面貌的形成提出假說,也比較中國當代詩與台灣當代詩整體上因之產生的不同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