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鍾秩維=

ImgDesc
類別 專任師資
職稱 助理教授
E-mail cwchung@mx.nthu.edu.tw
研究興趣 臺灣文學、文學理論、全球現代主義與抒情傳統論述。

期刊論文

  1. 113.06,鍾秩維,〈一個創作的起點:郭松棻七〇-八〇年代的政治思想轉折與文藝觀念演變〉,《文與哲》第44期,頁369-410。(THCI第一級)。
  2. 113.03,鍾秩維,〈空間形式與抒情小說:夏濟安、葉維廉、李渝與臺灣現代派文論的展開〉,《中外文學》,第53卷第一期,頁205-250。(THCI第一級)。
  3. 112.06,鍾秩維,〈李渝文學的憂鬱政治:以〈待鶴〉為中心的考察〉,《東海中文學報》第45期,97-142。(THCI)。
  4. 112.06,鍾秩維,〈在國家與市場夾縫間遊走的文學:讀張誦聖《臺灣文學生態:從戒嚴法到市場律》——一個華語語系的視角〉,《臺灣文學學報》第42期,63-82THCI第二級)。
  5. 111.12,鍾秩維,〈殷師的池塘:郭松棻的〈秋雨〉及其七〇年代的政治與思想轉折〉,《清華學報》524期,頁739-776THCI第一級
  6. 110.07,鍾秩維,〈抒情的倫理時刻:從楊牧的《山風海雨》談起〉,Taiwan Lit(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亞洲研究系「臺灣研究講座」主辦之線上期刊)。
  7. 110.06,鍾秩維,〈異己與共感:讀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中外文學》,502期,頁149-165THCI第一級)。
  8. 110.06,鍾秩維,〈寫在「國家」之外:抒情傳統、臺灣與中國現代文學〉,《民國文學與文化集刊》第九期,頁121-145
  9. 109.04,鍾秩維,〈抒情與本土:「世界中」的臺灣文學及其時空關係〉,《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0期,頁189-236。(THCI第一級)。
  10. 108.06,鍾秩維,〈抒情的政治、理論與傳統:重探一個臺灣文學的批判論述〉,《中外文學》482期,頁169-226。(THCI第一級)。
  11. 108.06,鍾秩維,〈設想臺灣人的華語語系觀點:關於「中國」與「共同體」的提問〉,《臺灣文學學報》第34期,頁133-164。(THCI第二級

研討會論文

  1. 113.11.02-03,鍾秩維,〈憂鬱的整體性:郭松棻〈雪盲〉的「史」與「詩」〉,「2024前瞻中文研究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臺北,臺灣。
  2. 113.07.04-05,鍾秩維,〈流亡與情動:從李渝的趙無極評論談起〉,「尋找一個地方:流離、難民與文學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高雄,臺灣。
  3. 113.06.23-25,鍾秩維,〈離散與抒情:李渝後保釣的文論與畫論〉,ACCL 2024 Biennial Meeting: Behold the Human (展望人類), 香港科技大學,九龍清水灣,香港。
  4. 113.06.01,鍾秩維,〈關鍵字:「臺灣文學本土論」〉,「第四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年會:微法西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臺北,臺灣。
  5. 113.05.10,鍾秩維,〈當抒情傳統遭遇當代現實:後保釣李渝的文學觀念轉折〉,「第三十三屆詩學會議:詩學與文化——多元視野.跨域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彰化,臺灣。
  6. 112.10.16,鍾秩維,〈朝向「臺灣」人文學〉,「中文系與台文系的共生與辯證:跨領域青年學者論壇」,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高雄,臺灣。
  7. 112.06.17,鍾秩維,〈「情動」於衷:李渝文學中的攝影比喻〉,「第四十五屆全國比較文學年會:重啟」,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臺北,臺灣。
  8. 112.06.09,鍾秩維,〈臺灣文學的後殖民境遇與自我追尋〉,「中國近三百年文學史:文史之交」工作坊,中國現代文學學會,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哈佛大學東亞系,臺北,臺灣。
  9. 112.03.24-25,鍾秩維,〈一個創作的起點:郭松棻七〇-八〇年代的政治思想轉折與文藝觀念演變〉,「生命的印記:文學家與他們的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新北,臺灣。
  10. 111.12.28,鍾秩維,〈空間形式與抒情小說:臺灣現代派文學觀念的成立與演變〉,「中國文學系111學年度第1學期教師學術研討會」,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新北,臺灣。
  11. 111.11.19,鍾秩維,〈空間形式與抒情小說:郭松棻、李渝的寫作〉,「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的世界文藝思潮」工作坊,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新北,臺灣。
  12. 111. 6.20-22,鍾秩維,〈華夷危機:三座島嶼的「九七」論述〉,「文學/海洋/島嶼」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臺北,臺灣。
  13. 110.11.26,鍾秩維,〈碎片中的抒情:論郭松棻的寫作〉,「2021都城文學:抒情與敘事」「儒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大學文學院,臺北,臺灣。
  14. 110. 11.19-20,鍾秩維,〈大會觀察報告:後殖民主義與多元文化論述之外:臺灣文學史的另一章〉,「思相枝:臺灣文學史編輯與纂寫」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嘉義,臺灣。
  15. 110.11.12, Chih-wei Chung, “Taiwan Studies: New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Taiwan Studies: New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Roundtable Discussion,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 (Zoom Meeting).
  16. 110.10.23,鍾秩維,〈郭松棻的意象〉,「2021美華秋季人文歷史藝術講座(7):走在鄉愁的路上——郭松棻作品及他的時代」,人文磚基金會暨美華人文學會(The Bricks Foundation [& Society] of Chinese Humanities in US)。(Zoom Meeting)。
  17. 110.5.4,鍾秩維,〈保釣的地緣政治反思〉,「海上風雷:五四論保釣(1971-2021)」,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 (Zoom Meeting).
  18. 109.10.24,鍾秩維,〈知面與刺點:郭松棻和李渝小說中的「攝影」比喻〉,“Left-wing Melancholia and Left-wing South” Workshop,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Zoom Meeting.
  19. 109.9.7-8,鍾秩維,〈笑詼tshiò-khue〉,「2020臺灣理論關鍵字會議」,國立臺灣大學臺灣研究中心,臺北,臺灣。
  20. 108.7.8-9,鍾秩維,〈抒情的獨一與共通:從楊牧《山風海雨》談起〉,第三屆「臺大-中大-教大研究生臺港文學與文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臺北,臺灣
  21. 108.4.26,鍾秩維,〈抒情與本土:「世界中」的臺灣文學及其時空關係〉,「第二屆戰後亞洲文學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工作坊,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新竹,臺灣。
  22. 108.10.27-28,鍾秩維,〈吾人的詩學:重讀賴和〉,「臺灣文學再跨越:臺灣文學學會2018年會暨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臺灣文學學會,臺北,臺灣。
  23. 107.6.11-12,鍾秩維,〈抒情的政治、理論與傳統:重建一個臺灣文學的批判論述〉,「雛鳳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夏季論壇(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臺北,臺灣。
  24. 107.5.25-26,鍾秩維,〈再現之外:重建比較臺灣的時空關係〉,「共群.現場:第四十屆全國比較文學年會」,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臺北,臺灣。
  25. 107.4.28,鍾秩維,〈「抒情」的傳統:戰後臺灣文學批評的比較視野〉,「戰後亞洲文學與文化傳播」國際工作坊,拉曼大學中文系,吉隆坡,馬來西亞。
  26. 107.1.2,鍾秩維,〈抒情本土論:戰後臺灣文學的「共同體」賦形〉,「跨文化研究與華語語系:文哲所博士論文工作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臺北,臺灣。
  27. 106.4.7-8, Chih-wei Chung, “Harbor Songs’ between Men: The Perverse Lyricism in 1980s’ Taiwanese Nationalists,” “Taiwan Studies: New Directions and Connections” Workshop,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
  28. 105.12.17-18,鍾秩維,〈行動中的藝術家:李渝文學的「當代性」〉,「論寫作:郭松棻李渝文學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北,臺灣。
  29. 105.10.14-15, Chih-wei Chung, “Figuring Taiwan: a Worldview and an Ethics of It, from a Betrayed Island,” “Sinophone Studies: New Directions” Conferenc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
  30. 104.11.27-28,鍾秩維,〈衍生的中國:臺灣人的詮釋共同體與華語語系觀點〉,“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Young Scholars in East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關西學院大學文化歷史學科,大阪,日本。
  31. 104.7.6-7,鍾秩維,〈衍生的中國:戰後臺灣文學史的三個時刻〉,“Culture Curren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Transitions, Varieties and Innovations in East Asian Humanities” Conference,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韓國)東國大學國文學系,臺北,臺灣。
  32. 104.4.25-26,鍾秩維,〈交錯的個人與國族:李渝小說〈待鶴〉的互文性閱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第40期暨第30屆臺大中國文學研究」研討會,臺北,臺灣。
  33. 104.3.14-15,鍾秩維,〈父の顏:賴香吟文學中的個人與國族〉,「以誰之名?」文化研究年會,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文化研究學會,淡水,臺灣。
  34. 103.2.28-3.1, Chih-wei Chung, “On Li Yu’s “Waiting for the Cranes”,” “Sinoglossia: Taiwan, China, and Beyond” Workshop, Austin, TX, U.S.
  35. 102.9.28-29,鍾秩維,〈書寫.性別.鄉土:賴香吟的「其後」故事環鏈〉,「臺灣文學的內在世界」第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臺灣。
  36. 101.11.9-10,鍾秩維,〈越界與互文的敘述學:論李渝〈待鶴〉的悼亡書寫〉,「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方法論與實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北,臺灣。
  37. 101.7.30-31,鍾秩維,〈前現代「自然」與現代「新感覺」交織的風景:時間不感症者劉吶鷗的城市遊戲〉,「臺灣大學臺文所、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研究科中國文學研究室」共同討論會,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研究科中國文學研究室,東京,日本。
  38. 101.6.9-10,鍾秩維,〈「我」的「南方」想像與哀愁:龍瑛宗小說的敘事者與地政學〉「凝望海洋與島嶼: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域外的交流」第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臺北,臺灣。
  39. 101.2.5,鍾秩維,〈愛欲和死亡的變奏曲:論太宰治《人間失格》與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的互文性〉,「臺湾文学にあけるセクシュアリティおよび日本表象のポリティクス」国際ワークショップ,橫濱國立大學國際戰略推進機構,橫濱,日本。
  40. 100.6.27,鍾秩維,〈鄉土的烏托邦:論呂赫若小說中現代性失能的知識份子〉,「近代日本とアジアの文化的接点」名大臺大院生學術交流シンポジウム,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名古屋,日本。

專書及專書論文

學位論文

  1. 109.7,鍾秩維,《抒情與本土:戰後臺灣文學的自我、共同體和世界圖像》,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本文同時獲得臺灣中文學會第八屆「四賢博士論文獎」第一名;國立臺灣文學館「2020年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中國南京大學白先勇文化基金「博士文庫」審查通過。)
  2. 103.7,鍾秩維,《媒介與自白:賴香吟作品中的個人和國族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書

  1. 110.4,張淑香、楊富閔、鍾秩維編著,《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 108.12,梅家玲、楊富閔、鍾秩維編著,《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8):李渝》,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3. 105.11,梅家玲、楊富閔、鍾秩維編著,《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專書文章

  1. 112.7,鍾秩維,〈志願與志願之間:重讀周金波〉,楊宗翰主編,《穿越時空見到你:36場歷史縫隙的世代對話》,臺北,文訊。
  2. 111.5,鍾秩維,〈出花園:白先勇的《孽子》〉,白先勇編,《孽子舞台劇二〇二〇全紀錄》,臺北:允晨。
  3. 110.1,〈1935,一封臺灣話文的批寄出〉,王德威編,《哈佛新編現代中國文學史》,臺北:麥田。
  4. 109.6,鍾秩維,〈界限、溝通與愛:楊富閔的寫作〉,楊富閔,《賀新郎》,臺北:九歌。
  5. 108.12,鍾秩維,〈最後一朵的火焰:讀李渝《九重葛與美少年》〉,鍾秩維、梅家玲、楊富閔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8):李渝》,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經改寫後作為〈序〉收錄於北京後浪·九州出版社的《九重葛與美少年》 (110.9)
  6. 108.12,梅家玲、楊富閔、鍾秩維,〈李渝研究綜述〉,梅家玲、楊富閔、鍾秩維編著,《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8):李渝》,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7. 102.12,鍾秩維,〈書寫.性別.鄉土:賴香吟的「其後」故事環鏈〉,《臺灣文學的內在世界:第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8. 101.8,鍾秩維,〈「我」的「南方」想像與哀愁:龍瑛宗小說的敘事者與地政學〉,《凝望海洋與島嶼:第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其他著作

1.    編纂年表

  1. 110.4,鍾秩維、楊富閔編,〈柯慶明寫作年表〉,張淑香、楊富閔、鍾秩維編著,《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 109.7,鍾秩維、楊富閔、林祈佑、李秉樞合編,〈柯慶明寫作年表初編〉,黃美娥編,《滋蘭九畹,樹蕙百畝:2016年柯慶明教授壽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秀威。
  3. 105.11,鍾秩維編,〈李渝創作、評論、翻譯年表初編〉,梅家玲、楊富閔、鍾秩維編著,《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    訪問.書評.座談.演講.策展

  1. 113.07,鍾秩維,〈他們都說,這是最快樂的事:在輔大中文系讀現代文學〉,《聯合文學》第477期。
  2. 112.10.29,鍾秩維,〈日曆:告別王文興老師〉,《明報》「文學版」。
  3. 112.10.02,鍾秩維,「在國家與市場夾縫間遊走的文學:讀張誦聖《臺灣文學生態:從戒嚴法到市場律》——一個華語語系的視角」,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
  4. 112.4,鍾秩維,〈送迎的詩學〉,《印刻文學生活誌》第236期。
  5. 111.10,鍾秩維,〈李渝與攝影〉,《幼獅文藝》第826期。
  6. 111.11.2,鍾秩維,「當代文學與電影中的『臺北』」演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臺北。
  7. 111.5.18,鍾秩維,「背對與背叛:蔡明亮《青少年哪吒》的歷史與美學」演講,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新竹。
  8. 111.4.21,鍾秩維,「抒情傳統與臺灣文學研究」演講,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
  9. 111.4.18,鍾秩維,〈同情的現實:讀柯慶明教授《中國文學的美感》〉,「聯經思想空間」https://www.linking.vision/?p=10603
  10. 110.11.29,鍾秩維,「思考中華民國與臺灣新世代的文化認同」座談,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臺北。
  11. 110.4.25,鍾秩維,「後四十回?《驚婚》文本與手稿初探」,「郭松棻作品與手稿研讀班」演講,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北。
  12. 110.4.24,鍾秩維,「『超越』及其內,『實證』及其外:柯慶明的『沉思』與『行動』」,「共同在:《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讀書會」,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北。
  13. 110.3.27,鍾秩維,「兩種『自由』的求索:郭松棻的早期著作」,「郭松棻作品與手稿研讀班」演講,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北。
  14. 110.1,鍾秩維,〈學院的內與外:小論「晨鐘」〉,《文訊》第428期。
  15. 109.12.16,鍾秩維,「『重來』的鄉愁:郭松棻的寫作」演講,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新竹。
  16. 109.10.6,鍾秩維,「在『昔我往矣』與『訏謨定命』之間:冷戰時期旅美台灣作家的中國見聞——以李渝〈江行初雪〉和白先勇〈骨灰〉為例」演講,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新竹。
  17. 109.9.19,鍾秩維,「『重來』的鄉愁:郭松棻及其〈雪盲〉」演講,伊通公園,臺北。
  18. 109.8.30,鍾秩維,「臺大新捐史料對郭松棻文學解讀的意義:以郭松棻李渝藏書與小說〈雪盲〉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北。
  19. 108.3.25,鍾秩維,〈行動中的藝術家:小論郭松棻〉,「郭松棻先生與李渝女士藏書贈藏儀式暨座談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北。http://multimedia.lib.ntu.edu.tw/Book?BMID=9747
  20. 107.11,鍾秩維,〈志願與志願之間:重讀周金波〉,《文訊》第397
  21. 107.10,鍾秩維,〈向來懷抱都忘盡,腦裡無他只是愁:神經衰弱〉,《幼獅文藝》第778
  22. 107.6,鍾秩維,〈吾人的詩學〉,《幼獅文藝》第774
  23. 107.5.19,鍾秩維,「人文大師下午茶:與王德威院士對談」,科技部人文司,臺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GWoDoY-P8
  24. 105.8,鍾秩維,〈寫出胸中塊壘時:白先勇與《紅樓夢》〉,《文訊》第370期。
  25. 105.8,鍾秩維、楊富閔、白先勇,〈紅樓夢華:楊富閔、鍾秩維對談白先勇〉,《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56期。
  26. 105.3,鍾秩維,〈衍生的中國〉,《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51期。
  27. 104.2,鍾秩維,〈散文與現實:林錫嘉和國軍新文藝運動〉,《文訊》第353期。
  28. 103.9,鍾秩維,〈食境與旅境:移動中的舒國治〉,《聯合文學》第359期。
  29. 102.12,鍾秩維,〈「他」將往何處去?楊富閔的移動與寫作〉,《聯合文學》第350期。
  30. 102.12,鍾秩維,〈本色與異色:張讓《像我這樣的嫖書客》〉,《聯合文學》第350期。
  31. 102.9,鍾秩維,〈寫作什錦:讀楊富閔《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極光電子報》。
  32. 102.8,鍾秩維,〈最後一朵的火焰:讀李渝《九重葛與美少年》〉,《極光電子報》。
  33. 102.5,鍾秩維,〈臺灣的意義:再讀賴香吟的「三少四壯」〉,《極光電子報》。
  34. 102.5,鍾秩維,〈日光熹微:評賴香吟《其後》〉,《文訊》。
  35. 102.3,鍾秩維,〈還能怎麼說?讀鄭愁予詩〉,《極光電子報》。
  36. 101.12,鍾秩維,〈反共荒原上的翡翠貓、小白花與金鈴子:再讀聶華苓〉,《極光電子報》。
  37. 101.12,鍾秩維,〈邱妙津《鱷魚手記》面面觀〉,《極光電子報》。
  38. 101.7,鍾秩維,〈時間不感症者的城市風景:劉吶鷗小論〉,《極光電子報》。